7月8日至9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和科學出版社聯合承辦的“第一屆全國高等學校分析化學教學研討會”在我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八號樓召開。來自全國52所高等學校,132位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及實驗)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
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龔躍法教授主持了開幕式。教務處項林川副處長致開幕辭,并介紹了我校本科教學的基本情況及成果;高等學?;瘜W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朱亞先教授、科學出版社胡華強副總經理和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朱錦濤教授分別代表會議主辦和承辦單位致辭。
3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其他11位在分析化學教學與改革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應邀做大會報告。教育部高等學?;瘜W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朱亞先教授(廈門大學)介紹了化學類專業本科教學國家質量標準的制定過程及對分析化學的教學要求,強調“特色辦學、下有底線、上不封頂”。國家級教學名師王玉枝教授介紹了湖南大學分析化學的課程體系及教學成果,通過分組、案例研究、社會項目和過程分析化學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學習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分享了“享受教學、快樂教學和收獲教學”的教學理念。國家級教學名師楊屹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從比較法 、啟發式 、互動式、討論式 、案例教學和問題式教學等方面闡述了如何教好儀器分析,并介紹了成果導向的儀器分析課程設計體系。國家級教學名師歐陽津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從對教育的理解娓娓道來,分享了她帶領國家級教學團隊在分析化學教學方面的改革及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經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北京大學李娜教授認為教學從“授之以魚”升級為“授之以漁”是不夠的,要做到“授之以道”,重點分享了如何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傳授分析化學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及分析化學小班教學實踐。張劍榮教授介紹了南京大學儀器分析實驗及理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倡導多層次課堂與教學方式,建設“貼近生活和實際,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實驗項目”,例如“大棚和自然環境生長的蔬菜瓜果的營養成分差別研究”。武漢大學胡斌教授介紹了他對儀器分析教學的思考,采用“比較式”編排內容相關章節的重難點,采用“聯想式”采用關聯不同章節的重難點,采用“交叉式教學”介紹分析化學交叉學科相關內容,采用“科普式”穿插分析科學家的介紹;把握重難點,融合知識點,做到“少而精、精而新”。中國科技大學邵利民教授介紹了"去公式化"的分析化學課程體系,利用計算機和軟件結合快速地完成化學平衡和終點誤差等數值計算,從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化學原理的深入理解及結果的正確闡釋上。湖南大學宦雙燕教授介紹了湖南大學整合優質傳統教學資源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經驗,利用課前“短視頻”、課中“動畫和圖示”和課后“課程實踐”的模式,鍛煉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的能力。陜西師范大學張成孝教授分享了他對師范類分析化學課程建設的思考和建議,認為現階段教材編寫應關注“創新”教育,即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可適當引入科研和教學成果及新媒體和視頻等新表現方式。華中農業大學王運教授介紹了該校“理農結合”,具有鮮明農科特色的分析化學課程體系,以“農科應用”為中心,理論課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實驗課注重兩個融合,即化學內二級學科間和化學與農科各相關專業間。湖北大學陳懷俠教授介紹了省屬高校面臨的分析化學教學困境以及她在教學方法上的探索與實踐,例如通過“關鍵的第一節課”使學生對分析化學一見鐘情,“巧用形象比喻”增加趣味性等。我校王宏教授介紹了在互聯網+時代,利用微助教構建高效的分析化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通過微助教可高效進行課程點名、課堂討論和測驗等,不僅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便于精準診學、以學導教,而且促進了“形成性”評價的定量化。
在自由討論環節。參會代表暢所欲言,圍繞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和難點、信息化教學等內容交流熱烈。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此次交流研討為分析化學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提升高校分析化學課程骨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實踐經驗。
化學與化工學院分析化學責任教授團隊負責人朱麗華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認為本次會議達到了交流分析化學教學經驗與思想的目的,期盼各位代表將此次大會碰撞出來的分析化學教學思想與火花,在各自的分析化學教學實踐中加以發揚和光大,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
為順應學校創建雙一流的目標,化學與化工學院長期以來重視本科教學,多位資深教授擔任了本科責任教授團隊負責人,本次大會掀起了全國高等學校分析化學教學研討的高潮,后續還將繼續組織其他課程的各類教學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