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吳映輝、劉趙昊旻)為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期間學院在線教學工作質量,及時凝練經驗,查找不足,3月28日下午三點,學院通過騰訊會議召開了本學期第一次在線教學經驗交流會。學院黨委書記李濤、院長朱錦濤、黨委副書記吳疆鄂、副院長龔躍法、工會主席高中洪及30余名任課教師、學工組輔導員參加了交流會。
調研分析,知不足
會議伊始,學院黨委副書記吳疆鄂向與會老師通報了本科在線教學工作總體情況。吳書記表示:“線上教學期間,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全體教師主動擔當,學院理論課在線教學開課率達98%,體現了學院教師善于調整,勇于作為的精神。”為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意見與建議,學院面向本科生發起了“線上教學調研”問卷調查。從569份有效問卷中分析可知,絕大部分同學能夠接受目前的教學方式,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是直播加錄播,而互動充分的課堂更受學生歡迎。此外,全體授課、教務、學工老師亦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為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的學生解決了種種實際困難。
“干貨”分享,促提升
在教學經驗分享環節,問卷中評選出五位“最受歡迎”的任課教師根據各自課程特點就在線教學工作的特色做法進行了交流。
鄔勇奇老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鄔勇奇老師的《化學反應工程》是化工類的核心課程。在會議上,鄔老師介紹了功能強大的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優缺點,同時強調講課時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多結合具體實例。鄔老師將理論教學與工程設計、安全生產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將學生在“全國互聯網+化學反應工程課模設計大賽”中的獲獎作品融入到教學中,亦效果顯著。
魯登福老師:多措并舉,強化作用
被同學們津津樂道為“b站化學up主”的魯登福老師使用MOOC輔助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為了彌補MOOC與實際課堂之間的差異,魯老師精心設計了課前預習視頻供同學們加強理解,采取課堂錄播加微助教的方式實時監測上課效果,通過電話會議進行重難點討論等多個環節。“在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將知識與專業緊密結合很重要。”魯老師考慮到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點,通過一系列自制視頻向學生科普了有趣、有用的科學小常識,凸顯了化學學科在生命科學專業中的重要性。
劉紅梅老師:在愉悅的氛圍中加強互動
劉紅梅老師的《生物無機化學》因為課堂互動性好,課堂氛圍融洽深受學生歡迎。有同學這樣評價劉老師的課程:“劉老師常在課間為我們播放音樂,甚至唱上一首。課間休息不僅僅是停課十分鐘,而是真正的放松享受,讓人感到如沐春風。”劉紅梅老師就老師們普遍關心的如何實現課堂高效互動進行了分享。在分享中,劉老師強調了以下三點: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二、直播課間適當和學生一起放松;三、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由各個討論組錄播自己的討論結果,全體同學共同參與點評。同時,劉老師還重點介紹了微助教在教學中的各項功能與作用。
馮文芳老師:以學習成效為中心
負責為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講授有機化學的馮文芳老師結合自身對線上教學效果的思考,提出了“以學習成效為中心”的理念。馮老師表示:“不論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關鍵應該是能否營造一個與學生的共同空間。線上教學不僅需要考慮如何順暢地傳遞知識,更應該努力了解知識被掌握的程度,進而動態調整。”馮老師詳細介紹了自己對整個線上教學方案的重構思路,同時介紹了雨課堂平臺在課程形成性評價方面的強大功能。
吳鈺周、鐘芳銳老師:豐富演示形式,提升互動效果
負責《生物無機化學》課程的吳鈺周老師和鐘芳銳老師因為因為在路途中不能直接參加本次視頻會議,但是仍然提前錄制了經驗分享視頻。兩位老師就課件版權、直播軟件技巧,以及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等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分享。在使用騰訊課堂直播的同時,兩位老師還使用了“舉手臺”、“3D模型展示”、“科普視頻”多種手段與學生互動并實現教學效果的監測,收效良好。
凝練成果,抓改革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老師們的分享內容廣泛、分析深入,不僅包含了教學平臺的經驗介紹,還分享了對傳統課程的線上教學改革、師生交流互動、學生學習特點分析等線上教學各個方面。會議最后,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龔躍法教授對老師們的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指出下一步教學工作的重點:一方面要繼續抓實抓細在線教學工作,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繼續平穩、有序的推進在線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要深挖在線教學成果,做好總結與凝練,努力把在線教學工作從應急模式轉變為長久機制,為今后深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積累教學思路和教學經驗。
在本次交流會后,各位教師均表示收獲頗豐。交流會不僅對自身的教學提供了參考,也對教學模式有了更深入的啟迪。“停課不停學”是一份考卷,每一位教師都是答卷人,每一位學生都是閱卷人。疫情面前,化學與化工學院全體教師都在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