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是我校教學質量年,《工科基礎化學》教學組于2011年3月25日下午,在化學樓711室舉行了教改項目進展討論會。會議由《基礎化學交叉學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項目負責人董澤華老師主持,化學與化工學院分管教學的院長助理李濤教授、教務處督導組俞敦義教授也受邀出席。參加會議的有材料與環(huán)境化學研究所及物理化學與工業(yè)催化研究所參與本課程的教學的相關老師。
董澤華老師首先介紹了工程化學教改項目的進展情況,并針對工科基礎化學課堂教學的課件規(guī)劃、教學網(wǎng)站建設和教材再版等問題與大家進行了深入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工程化學是一門工科通識課程,對于非化學專業(yè)的工科學生在本專業(yè)學習和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開拓思維、提升創(chuàng)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化學教學組的目標就是為更好地適應我校工科專業(yè)的需要,為本科生奠定良好基礎化學理論知識,拓寬化學視野,使學生學會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
俞敦義教授根據(jù)《工程化學》課堂調查和實際聽課感受,提出了要注意教學方法,希望教師在課堂內都要善于與學生交流,并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意見。
劉宏芳教授考慮到工程化學課時長度不統(tǒng)一的問題,認為應按照24,32,40和48學時的課堂分別組建難易程度不同的課件,而不是簡單地將某一章節(jié)刪除,這樣可能更有利于保持知識點的連貫性,有利于學科間相互交叉融合。朱大建老師則提出了保持課堂進度的有效方法,即按課時,而不是按教材章節(jié)組建課件。
顧彥龍教授針對《工科基礎化學》教材中文字編排過多過密,字體和行距太小,不利于學生閱讀的不足,提出了再版教材中應針對性修改。此外例題太少和習題答案不準確等問題,也應該在再版中進行改進。
付朝陽老師提出了工程化學配套實驗如何進行的問題。化學是一門實驗課程,沒有實驗課相配合,單靠課堂往往很難提升學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希望化學實驗與大學物理實驗一樣,能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
綜合大家的建議,會議確定教改項目分三步走:
1) 課件建設,將按學時數(shù)進行統(tǒng)一,以利于同一學時不同班級的教學進度同步。課件可以在文字、美工設計(包括動畫,AVI視頻)方面下工夫,使工程化學中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考慮讓有美工特長的學生以勤工儉學的名義完成,由朱大建和陳振宇兩位老師負責;
2) 教學網(wǎng)站,立足于校網(wǎng),建立一個交互式網(wǎng)站,使教師與學生實現(xiàn)互動交流,內容可包括虛擬實驗、網(wǎng)上提問和回復、典型例題分析、重點難點解析和其他教學電子資源等。網(wǎng)站還可不定期發(fā)布在線調查表,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意見,本部分由董澤華和付朝陽兩位老師負責;
3) 教材再版,根據(jù)勘誤統(tǒng)計結果以及教師學生的反饋意見,特別是有利于閱讀的要求,需要及早對下一版教材進行規(guī)劃,對教材的文字、圖片和版式進行重排,增加例題數(shù)。該項目由唐和清教授和 劉宏芳教授負責。
最后,院長助理李濤作了總結發(fā)言,他鼓勵大家在工程化學教學上開拓思維,改革教學方法;發(fā)揮 “工科特色”和“專業(yè)特色”,更加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及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工程化學在全校基礎教學中的地位。
《工程化學》教學組
201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