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特色活動
首頁 >> 特色活動 >> 正文

我的初心故事 | 與祖國同頻共振,與化工同向同行——專訪楊亞江教授

作者:  發布:2021-07-23 08:22:49  點擊量:

楊亞江教授,1950年生。197512月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有機化工系高分子化工專業,1976年—1993年在湖北省化學研究所工作,1993年任教于華中理工大學。2016年退休。

盡管退休5年了,近年來受學院邀請,承擔了新生“學科專業概論”系列課中的一講:“做新時代化工強國追夢人”。課堂上,楊老師旁征博引,生動風趣,引領新同學走進化工世界的大門。不久前,幾位新生代表來到楊老師辦公室,再次感受楊老師的化工情懷......

結緣化工:時代浪潮下的陰差陽錯

不同于當今按部就班地經歷中考、高考進入大學的莘莘學子,楊老師在18歲那年,被時代大潮從繁華都市推到窮鄉僻壤,在大別山麓的一個小山村開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歲月。沒料想,兩年后又被時代大潮裹挾到化工廠成為工人階級一員。令楊老師忍俊不禁的是,當時分配的工種是煅燒工,何為“煅燒”?有人望文生義地認為就是“打鐵的鐵匠”。他聽后不禁暗自嘀咕“剛放下鋤頭又拾起了榔頭”。后來才知道,煅燒是一個化工過程,與“鐵匠”風馬牛不相及,而且很“斯文”,坐在操作室里通過儀表控制反應溫度,每天一坐8小時。這樣的安逸日子持續了2年。1972年,在毛主席“理工科大學還是要辦的”指示下,全國高校恢復招生。楊老師被工廠推薦到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學習,成為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這一年,他22歲。

從一個初中生到農民、工人、大學生,每一次人生軌跡的改變都是身不由己,別無選擇。所以,楊老師感慨到:“與其說是我選擇了化工,不如說是化工選擇了我”。時代浪潮下的陰差陽錯,使楊老師與化工結緣,并在這個領域耕耘一生。

熱愛化工:漸入佳境后的“日久生情”

楊老師在化工和新材料研究領域一路走來,成為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自2001年始,還連續三屆擔任教育部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化工專家,但楊老師卻直言:“我當初對化學化工,可以說沒有半點興趣”。當年被推薦上大學的“工農兵”們在年齡、學歷上參差不齊。進入大學校園,遠沒有想象中的詩意和浪漫。第一道難關就是文化補習,要求半年內基本達到高中畢業的知識水平。憑著不辜負黨的期望和組織推薦的信念,楊老師在短短半年內從只知道初等代數到能解微積分,從簡單的酸堿鹽到復雜的有機化學,這個中艱辛必定是刻骨銘心的。在三年半的大學時光里,楊老師從一個對化學沒有興趣的人,逐漸體會到化學創造新物質的樂趣;從紛繁復雜的分子式里,感受到萬物結構的化學本質;從性能各異的合成材料,到新型復合材料,見識了充滿神奇的高分子......。就這樣,對化工沒有“一見鐘情”的命定,卻有著“日久生情”的篤定。也是在大學校園里,他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這使他更深入地認識專業學習與國家發展需求的關系,從此矢志不移地踏上了化工之路。

筑夢化工:是情懷不改下的使命傳承

大學畢業后,1976年初被分配到尚在草創階段的湖北省化學研究所。作為一名科研新人,除了在臨時搭建的蘆席棚里做實驗外,還一磚一瓦參與建設實驗大樓。在化學所,楊老師先后參與了耐熱高分子和通用高分子改性的研究。這兩項研究看似高深,其實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說到這里,楊老師指著辦公室的窗戶說:我們的研究方向都是來源于實際需求。以前用木窗,因木材短缺改用金屬窗框,不保溫,還易變形,現在廣泛使用的塑料窗框就是源于高分子材料。化學所17年的科研經歷鑄就了他的基本科研素質。

還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留學期間,楊老師就在思索回國后的研究方向。某日,偶然看到同辦公室一位博后桌上一本新出的《Science》。“只有半頁篇幅,報道格羅寧根化學家意外發現有機凝膠具有超分子結構”。多年研究工作經驗使他敏感地意識到超分子將是一個高分子學者的新天地。就這樣,1993年,楊老師帶著超分子凝膠課題歸國,來到華中理工大學。這個課題很快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從高分子到超分子,這個轉換不再是過去的被動選擇,而是筑夢化學化工的主動進取。由此開啟了他后期的超分子化學研究方向。

退休后,楊老師通過給新生開設的“學科專業概論”課,向新同學講述凝結幾代化工人的“永久黃”故事,以及今日的化工戰“疫”,使新生觸摸著化工行業勃勃跳動的脈搏。在博、碩士生眼里,楊老師依然是那個逐字逐句批閱論文,悉心指導學生的好老師,無私助力青年老師成長的好黨員。楊老師退休后參與指導的論文已有十多篇發表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楊老師在華中大指導培養的20多名博士、幾十名碩士,基本上都在國內化學化工行業發光發熱。楊老師教會我做科研的第一課:先做表征,再深入研究機理。這讓我迄今依然收益!生科院李子福教授說起在楊老師課題組的過去,依舊感佩萬千。楊老師退休經常來化學樓。只要看到楊老師辦公室的門開著,我們就會覺得很安心。化學院王芹教授如是說。楊老師奮斗數十年的化工強國夢,仍然在接續、傳承、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

生于1950年的楊老師,可以說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從當年那個在毛主席檢閱下橫渡長江的青少年,到如今“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的退休教授,楊老師保持共產黨員本色,與祖國同頻共振,與化工同向同行。放眼未來,我們也將見證無數如楊老師一般的知識青年緊隨著國家前進的腳步,奏響傾注著光榮與夢想的“青春之歌”!

366487006035531501

楊老師與新生代表和輔導員合影

版權所有 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COPYRIGHT 2014-2021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華中科技大學西一樓208室
郵編:430074
聯系電話:027-58868736
學院郵箱:hustchem@hust.edu.cn

  •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