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朱慧楠,93歲,畢業于中山大學,1956年到華中工學院工作,講授物理化學。曾任教務處副處長、理化系主任、化學系主任等職,1988年退休,曾任老年協會副會長,義務工作十年。
“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朱慧楠老師的生活便是木心老先生所言的最佳詮釋。冷冷清清,是淡泊名利,不慕繁華,守得一方清靜與安寧;風風火火,是奮斗不息,功不唐捐,矢志不渝為師生謀幸福。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生逢其時負重任,矢志奮斗奏華章。1956年,朱慧楠老師到華中工學院化學教研室工作,講授物理化學。這時候的化學教研室并未成系,人力、物資匱乏。盡管如此,朱老師甘之如飴,將自己的風華時代獻給了化學教學和學生成長,拼盡歲月芳華,講授物化菁華。課前,她會提前了解學生基礎,以便授課時更能契合學生的需要。課后,她也會悉心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時還會去寢室和學生聊聊學習,亦師亦友。
正是由于這一份對待教育事業的用心,朱慧楠老師于1960年被湖北省委授予“文教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也正是因為這份優秀,1965年,朱老師被調任學校教務處副處長。雖然從熱愛的教學崗位到未知的行政工作,既非她所長,也非她所愿,但朱老師依舊愉快地接受了工作安排,堅信自己能做好。“不會的可以學,邊學邊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她這么說。
一晃十幾年,朱老師在1981年被調回新成立的化學系擔任系主任,開始著手籌備化學系的相關事宜。然而,建系千頭萬緒,并非易事。從前,化學教研室只負責全校的普通化學課程,而建系所必須的化學樓、實驗設備、教師隊伍幾乎為零基礎,更別說是一張白紙的教學課程、實驗、畢業實習等內容了。悠悠歲月,奮斗不息,朱老師與同事們白手起家,一點一點地為化學系“添磚加瓦”。化學系空間不足,朱老師帶領同事去北京高教部答辯,籌建起了化學樓;沒有教學大綱,就借鑒兄弟院系的經驗,邊學邊教;沒有實驗設備,就極力引進……正因為有這樣的一批“開山者”,才有了如今的華中大化學與化工學院。
于此,朱老師只是淡淡地說,作為一名黨員,服從黨的需要工作,指向哪里就做到哪里是她的責任和義務。當時的思想就是這樣純粹、自然,沒有絲毫勉強。
玉汝于成,溪達四海
2020年疫情期間,朱慧楠老師和崔崑院士兩位鮐背老人以特殊黨費的形式捐出了100萬元,被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傳為美談。當我們問及捐款緣由,朱老師謙和地說,“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中央七個常委帶頭捐款,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我們當時在家里,看到全國醫療隊都來支援武漢,心想:我們年紀大的人能做什么呢?不能上戰場,不能出家門,所以我們希望以捐款的方式支持抗疫,來表達我們的心意”。
然而,這只是朱老師與崔院士多年來捐款的一小部分。2013年以來,崔崑、朱慧楠夫婦就先后設立了勤奮勵志獎學金(每人八千元)和新生助學金(每人六千元),激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積極向上、修養德行、勤奮不息。如今,捐助總金額已達一千萬元,可以資助學生逾1400人。崔崑、朱慧楠夫婦用畢生的積蓄“在大地上畫滿了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而許多受過資助的華中大學子在走出社會后,也在資助著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一份愛心汩汩相傳,這是一種別樣的傳承和回饋。
對于青年學生,他們深情寄語道,“大學是人生中最珍貴、最值得懷念的學習階段,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這段寶貴的時間,刻苦學習,強健體魄,提高素質,學好本領,提高社會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不負初心,方得始終
朱老師于1955年5月在中山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已有66年。年少的她認為,國家在一九四九年前后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是由于我們的黨偉大、光榮、正確。所以,對朱老師而言,入黨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種尋求歸屬的方式,一種要求進步的途徑。
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同時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便是朱老師樸素的入黨初心。漫漫人生路,朱老師一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她始終服從黨的需要工作,一旦承擔一件事,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我當時只有這點能力,但我要盡我所有的力量做到我自己認為的最好,這就是我的信條。”朱老師說這些話時擲地有聲,聽者早已熱血澎湃。我輩亦當如此,不負前人所期。
除了學習和閱讀,朱老師還在初成立的校老年人協會,擔任副會長,負責組織退休人員的文娛活動。她本人參加合唱隊。她喜歡英文歌、俄文歌、粵語歌和大合唱,舉手投足間仍風采依舊。閑暇時間,朱老師也在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為學無間斷,日進而不已。不管是馬列主義著作,還是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辦學經驗,朱老師涉獵廣泛,記滿了幾十本筆記。退休后,朱老師集中力量學黨史。她拿出最喜歡的書《中國共產黨歷史》與我們分享。厚厚的四本書上滿是圈點勾畫,封面和尾頁記錄了閱讀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時間的刻度記下了朱老師學習的點滴,令人敬服。
教書育人,甘于奉獻,捐資助人育桃李;心系家國,初心不改,百萬黨費助抗疫。朱老師始終在奮斗和奉獻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縱觀朱老師的奮斗歷程,我們有太多感動,有太多敬意。就讓我們攜著這份情感砥礪奮進,堅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通訊員:蔣楊雯
指導老師:劉趙昊旻
附采訪照片如下:
朱慧楠接受采訪
朱慧楠記錄下讀書的起止時刻
朱慧楠分享閱讀感悟
崔崑、朱慧楠夫婦捐出特殊黨費100萬元助抗疫